河北新闻网讯(李艳)近年来,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办学优势,全力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改革计划。该计划成效显著,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,毕业生已成为区域重点产业争相吸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
产教深度融合,企业深度参与育人。学校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,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,在行业协会指导下,成功构建了涵盖电力及新能源装备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内370家企业的育人联合体。这一“政行校企”多方协同机制,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通过校企紧密合作,学校动态优化专业设置,精准匹配岗位需求,其“提前就业班”“现场工程师”等创新育人模式获得省级认可与实践成果奖。
实战锤炼技能,大赛成果丰硕。如何锻造学生“精操作、懂工艺”的核心能力?学校携手区域龙头企业,构建了“三阶递进”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。课程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和典型任务开发,融入AI等新技术、新工艺,并在“模拟—实训—生产”三级递进环境中强化技能训练。近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3项,省级及以上奖项累计超过70项。
德技并重育人,厚植工匠精神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,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课程思政融入企业案例,涵养家国情怀;依托“双创”和技能大赛,锤炼精益求精与团队协作精神;在企业实习实践中,通过岗位角色体验和技术攻关任务,塑造敬业专注的职业品格。成效显著体现在学生的高满意度(实习满意度98%以上)和高就业质量上(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攀升至85%,省级优秀毕业生比例年均达6%,部分学子主动投身西部建设)。
赋能师资队伍,反哺教学与产业。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。学校建立了阶梯式企业实践制度,以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所等平台为引擎,组建了由博士、教学名师、工程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混编创新团队。他们与长城汽车、小米汽车等50家京津冀重点企业深度合作,协同开展技术研发、服务与培训。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,并成功研发50余项技术产品,其中2项填补国内空白,吸引了20余家企业入驻校园,孵化企业年产值超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