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砺胜战刀锋——第77集团军某旅“刺刀见红”连传承胜战基因锻造新时代尖刀利刃纪实
近日,第77集团军某旅一场连战术考核拉开战幕。“刺刀见红”连全员全装进行战场机动,接连处置远火拦截、无人机侦察、通过染毒地带等多种特情,灵活运用战术,快速纵深穿插,提前几分钟到达集结地域。
考核顺利通过,但强烈的紧张感仍弥漫在连队周围。骄阳似火,官兵个个晒成“包公脸”,迷彩服早被汗水浸透。几分钟前,铁甲战车尚未停稳,官兵们就像出膛的子弹跃出战车,中士王学新快速卧倒警戒,手掌被地上的沙石磕得鲜血淋淋,他用三角巾缠住伤口继续投入演练……
“身为‘刺刀见红’连的兵,就要将血性胆气融入血肉之躯,赢得战场冲锋的资格证。”现任“刺刀见红”连政治指导员王咨宇进行战训动员讲的这句话,深深印在了每名官兵的脑海里。
在8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,该连革命先辈精研日军拼刺特点,苦练刺杀技能和白刃战,与敌近战中迸发特有的战斗精神,无不令日军胆寒。
1943年10月,“刺刀见红”连在仙公山突围战中,面对日军层层阻击,官兵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与敌殊死拼刺,毙伤日伪军近300人,成功突围。1945年4月初,连队参加豫北战役,包围了一个日军中队,官兵们一边高喊“上刺刀,杀呀”,一边与敌展开血与肉的生死搏斗。阵地上,不断传来嘶喊声、惨叫声,该连勇士们的身上都溅满了日军的鲜血。一班战士蒋德祥的腰腹被敌连刺数刀,肠子流出来了仍然坚持战斗,直到壮烈牺牲。此战,该连毙伤敌50余人,俘虏100余人,缴枪80余支,战后被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授予“刺刀见红”锦旗。
1949年12月,在进军大西南的围歼战中,该连官兵以惊人的追击速度,两小时内俘敌2000余人,缴获枪支2000余支、船20艘及大批物资,连队无一人伤亡。战后,该连被上级授予“进军西南甲等模范连”荣誉称号。
穿越战火硝烟,血脉薪火相承。这支诞生于1938年年初的连队不断发展壮大,先后荣立集体大功1次、一等功1次、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6次,凝结形成了“逢敌亮剑,刺刀见红”的连魂。近几年,连队被集团军表彰为“基层建设标兵连队”“练兵备战先进单位”,被陆军评为“星火燎原育人基地”。
“‘逢敌亮剑,刺刀见红’的连魂,是全连上下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,也是我们每一名官兵无往而不胜的内在动力。”王咨宇说,为了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地传承下去,每逢新兵下连、新干部调入,第一堂课就是学习连队光荣传统;每逢重大任务,全连官兵都要在“刺刀见红”锦旗前宣誓,通过重温先辈事迹、讲述战斗故事等活动,凝魂聚气励斗志。
连队党支部还广泛挖掘连史红色资源,以班为单位组织“对照英模学什么、争当先锋怎么干”讨论辨析,开设“士兵讲坛”“战地故事会”,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红色营养。连队开展“血性之星、打赢标兵”评选活动,开“点赞会”夸一夸身边有血性胆气、敢于担当作为的好战友,让“刺刀见红”的基因融入官兵血脉。
活动环环相扣,今年6月初下连的列兵小张深感大家讲得精彩又在理,频频鼓掌。此前,小张对新连队高强度的训练感到不适应,心理产生落差,甚至打起了“退堂鼓”。然而,当他聆听了“刺刀见红”锦旗的故事后,内心被深深震撼,开始重新审视如何迎接新挑战突破自我。
“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,不怕苦、不怕难、不怕流血牺牲,才能实现强军梦与个人梦的双向奔赴。”教育课后讨论,小张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。如今,该连官兵在连魂的感召下,勠力同心、敢拼敢闯,以实际行动锻造新时代尖刀利刃。
部队调整改革后,“刺刀见红”连由多家单位合并重组,在由传统步兵、坦克兵向新型装甲步兵转型的路上,新增的20余个课目一度成为“拦路虎”,任教缺骨干、组训缺经验等难题摆在他们面前。
“越是艰险越要无畏向前,越是硬仗越需硬气锐气。”围绕重难点课目,干部骨干立起“真、难、严、实”标准,带头啃教材、研组训法。连队采取以老带新、结对互帮、常态竞技等途径,开展全员额、全要素岗位练兵,逐步提升训练质效。
从机枪手转岗为驾驶员的下士陈丽彬,通过艰辛努力,不仅以全优成绩通过装甲车越障考核,还帮助不少战士提升了射击水平。半年来,“刺刀见红”连一大批像陈丽彬这样的转岗官兵,在新战位上一路冲关破障,成功实现能力素质转型。近几年,旅队组织多次军事比武,“刺刀见红”连官兵精诚协作、尽锐出战,20余人次摘金夺银;参加重大演训任务,一批批打赢标兵、精武尖子竞相涌现。
今年夏初,该旅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。伴着激昂的呼喊声,“刺刀见红”连中士张健霸气登场。蛇形跑风驰电掣、仰卧卷腹拼尽全力……这名皮肤黝黑、身形健硕的老兵,与各单位强劲对手展开连贯比拼与激烈角逐,最终夺得全能5项课目综合第一名。当他一瘸一拐地走上领奖台,台下官兵报以雷鸣般掌声。
比武中,在膝、踝多处碰撞受轻伤的情况下,张健依然坚持比完全程。不仅如此,他参加单杠比武,手掌被铁杠磨破流血,钻心的疼随之而来,但他没有停手,直到最后赢得比赛。赛后,张健平静地说:“赛场打擂,就好比战场的厮杀,拼的既是体能技能,也是血性胆气。”
2008年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该连官兵星夜驰援,冒着山石滑落的危险,率先突入北川县重灾区展开救人。连续奋战两昼夜后,又一次余震袭来,时任排长阙政伟眼看一块滚落的巨石就要砸中30米开外的一名小女孩,他毫不犹豫地飞奔过去,救下小女孩,而自己的胳膊却被石头砸伤……此次抗震救灾,该连官兵克服各种困难,共营救群众200余名。灾区人民称赞:“这个英雄连的官兵,个个都是好样的!”
“当年明知日军自诩擅长拼刺刀,干部骨干依然带头苦练白刃战战术,力求在技能上压敌一头,更要给日军强大的心理震慑”“有干部和班长这些主心骨引领示范,不管执行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,我们都不怕……”近日,“刺刀见红”连开展“砥砺血性虎气,敢打硬仗胜仗”群众性大讨论,回顾连队这些年建设发展谋打赢的铿锵步伐,不少官兵的脸上写满自信与坚定。
2021年,“刺刀见红”连参加朱日和红蓝实兵对抗演习。面对蓝军布下的雷场、三角锥、铁丝网等坚固障碍,干部骨干始终带头战斗在一线、冲锋在最前沿。作为营主攻分队,连队在风沙肆虐的复杂天候里鏖战6昼夜,成功突破蓝军层层防线,像一把尖刀插入一线据点,占领蓝军重要高地,俘“敌”10余人,缴获运输车和武器若干。
演习结束,气温骤降至零下19摄氏度,连队官兵尚未歇口气,又开启新一轮极限挑战。他们碾冰破雪,开展雪地机动、远程投送等课目复训检验,党员骨干利用间歇召开议训会,在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里梳理出多条攻坚克难的“金点子”。连队党支部一班人顶在最前面打头阵,全连士气高昂,刷新一项项训练纪录,有效提升严寒条件下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。
“面对挑战考验,要像革命先辈那样,保持一种视死如归、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!”被战友们誉为“多能车长”的该连一级上士夏波,在上级组织的“四会”教练员比武中夺魁,接着在高原重大演训中完成任务出色,荣立二等功。返营后,他将军功章放进箱底,一头扎进专业组训教学工作中。
当时,“刺刀见红”连所在营换装某新型战车,面对想训练缺器材、想精研缺人才的实际,夏波主动请缨担任全营教练员。高原零下30摄氏度,他每天起早贪黑带人研学研练,反复熟悉装备性能,测试环境、温差对系统的影响。
在他的示范带动下,全连官兵坚持用先辈“刺刀见红”的精神激励自己,铆足干劲迎难而上。最终,连队战斗车组不仅在实弹演练中率先打出“开门红”,让新装备显威高原训练场,还梳理了多套装备操作流程,总结提炼出车载通信、车组战术等课目的管用训法,被全旅推广。
近年来,“刺刀见红”连先后圆满完成高原战法研练、跨区实兵对抗、合成营战斗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,在一场场硬仗中再次擦亮英雄连队的名片,以敢争第一的信念和敢创奇迹的斗志阔步强军新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