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5日电 (马静 马媛)“用脚弓位置触球,勾脚尖,脚底与地面平行,把脚腕绷紧,再试一下!”近日,在临夏州康乐县马集小学的绿茵场上,山东女子学院的志愿者武银云单膝点地,用手调整着回族女孩小雪的踢球姿势。操场另一侧的球门前,六年级的小娟正带着队员演练刚学会的防守阵型,运动衫被汗水浸透。
这场跨越千里的足球支教,让黄土高原上的足球梦想与齐鲁大地的青春力量在此相遇。
马集小学在康乐县胭脂镇的乡村,男女生足球队是这所学校的骄傲,其中女子足球队曾斩获康乐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组第三名。为了让支教更具针对性,8名女子足球队志愿者提前通过调研和交流摸清队员基础,按年龄与技能水平分层设计课程。
从趣味足球游戏到基础技能训练,再到战术配合演练,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。一周时间里,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踩球、运球、传球和射门的要领,还通过绳梯、栏架等器材提升体能,最终在一场友谊赛中熟悉了赛场规则。
志愿者们还将普通话推广融入足球术语教学,从山东蹴鞠讲到苗族竹铃球,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多元文化;手工剪纸等非遗体验则让足球训练多了份传统韵味,这种“足球+课堂”的模式,让乡村女孩们在奔跑中逐渐找回自信。
据悉,在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,临夏州妇联负责人为马集小学女子足球队授旗时说,“让足球成为你们向上生长的力量。”
如今,这股力量正在悄然发酵,训练间隙,女足队员们总爱围着志愿者模仿带球动作;训练结束后,越来越多女孩会留在场边观望,眼神里写满跃跃欲试。
“足球让我更勇敢,身体也变强壮了,还懂得了团队配合。”一场比赛结束后,小雪攥着衣角说出自己的梦想,“我想进国家队。”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女孩,眼神里闪烁着坚定。支教结束时,志愿者为每个孩子拍下特写照片,定格下她们拼搏的瞬间,同时承诺将通过线上持续指导训练,让这份牵挂跨越山海。(完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