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们身上的球衣换了,骨子里的排球魂从未改变! 2025年8月,海南文昌玉阳公园的夜空被数千名观众的呐喊点燃,这里正上演着“九九杯”乡镇排球联赛的终极对决。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与澄迈金江镇咖啡队的厮杀,最终以动漫战队卫冕“九九问天”冠军落幕。
让现场沸腾的,是两位熟悉的身影:中国女排“黄金一代”功勋孙玥与赵蕊蕊,她们站在颁奖台上,将奖杯递给汗流浃背的球员,仿佛时光倒流至雅典奥运的荣耀时刻。
赵蕊蕊的目光扫过人山人海的观众席,助威棒随着暖场音乐摇摆成一片浪涛。 “这哪只是一场比赛? 是文化,是情感,是文昌人刻进骨子里的热爱! ”她感叹道。
街边的茶馆里,乡亲们挤在屏幕前紧盯转播;场外排队入场的队伍蜿蜒如长龙,这份全城沸腾的景象,连见惯大场面的孙玥也连声惊叹:“文昌的排球氛围,独一无二! ”
在文昌,九人制排球是独有的风景。 没有沙滩排球的浪漫,也不似室内六人制的激烈,却将农业、渔业的烟火气揉进球场。 赵蕊蕊看得真切:“那颗球飞过的弧线,连着土地、渔船和乡音。 ”游客为它专程而来,本地人为它放下农具,赛场成了文昌最鲜活的文化名片。
褪去颁奖礼服,两人换上运动装走进文昌排球馆。 这一次,她们的身份是“男排教练”,指导的是一群平均身高刚过腰的孩子。 “一、二、三”十几名“排球新苗”中,一个一年级男孩稳稳垫球的身影让孙玥愣住:“这么小的年纪,动作却像模像样! ”
她蹲下身轻拍孩子的肩,转头对赵蕊蕊感慨:“文昌人从娃娃抓起的劲儿,才是排球未来的根啊! ”
若你以为这是孙玥和赵蕊蕊的教练首秀,可就错了! 半年前的2025年3月,深圳女排联赛赛场上,赵蕊蕊一身粉色运动衫配牛仔裤,已让福建女排的年轻队员惊呼“女神降临”。
她紧盯副攻手的跑位,忍不住“教练上身”现场指导战术。 队员围着她喊“知心姐姐”,这称呼源于2011年她在福建队执教时留下的温暖记忆。
鲜为人知的是,2024年6月,赵蕊蕊现身香港警官会所。 面对纪律部队的女排队员,她示范防守脚步、传授一传技巧,连体能康复经验也倾囊相授。 彼时她衣服上还别着VNL(国家联赛)徽章,身份从奥运冠军无缝切换为“排球传火人”。
镜头再切回文昌。 颁奖、教学之后,孙玥和赵蕊蕊的新任务来了,戴上“海南旅游形象大使”的绶带,直奔铜鼓岭航天乐园。
在传说中台风也吹不动的“风动石”前,两人并肩合影,笑容如阳光穿透椰林;登上“揽月台”,赵蕊蕊张开双臂拥抱海风,突然俏皮转身,对着镜头比出心形手势。 “女排冠军的洒脱,十几年不变! ”现场球迷笑着按下快门。
赵蕊蕊的教练基因,甚至跨越了地域。 2025年7月,17岁的女排新星王奥芊在国际赛场上拦网效率冲上全队第一,两局比赛撑起9次进攻! 场边球迷发现端倪:每局暂停,她总小跑着找赵蕊蕊密谈。 “蕊蕊姐把副攻的秘诀都传给她了! ”网友从王奥芊并拦时机精准的移动中,看到了“黄金一代”的影子。
孙玥的足迹,早已深嵌基层多年。 从乡村球场到城市体育馆,她带着“队长”的担当,将“从娃娃抓起”的理念播向更远方。 当两人在文昌俯身指导男排孩子时,一个细节被镜头捕捉:孙玥的手始终轻贴在孩子后背,既矫正姿势,也传递着温度。
赵蕊蕊的跨界早已不是新闻。 写科幻小说《彩羽侠》拿下奖项,执画笔涂抹油彩,甚至抱起吉他自弹自唱,无论身份如何跳跃,她总绕回排球场。 2025年3月深圳联赛看台上,她对老友笑言:“人呐,揉进骨髓的东西,时光哪冲得淡? ”
此刻的文昌夜风里,她和孙玥望向赛场。 那颗飞跃的排球之下,是茶馆里踮脚张望的老人,是排球馆里咬牙垫球的孩子,是看台上挥舞助威拍的游客,两位女神相视一笑。
原来传奇的续写,从来不在奖杯陈列柜,在每一寸被排球点燃的土地上。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