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夜幕降临文昌玉阳公园,数千名观众的呐喊声几乎掀翻夜空。 2025年8月10日,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与澄迈金江镇咖啡队在这里展开“九九杯”乡镇排球联赛的终极对决。 在沸腾的人群中,两个熟悉的身影格外醒目中国女排“黄金一代”功勋人物孙玥与赵蕊蕊,她们站在场地中央,亲手将“九九问天”冠军奖杯递给汗流浃背的球员。 这一刻,仿佛时光倒流回雅典奥运的荣耀时刻。
赵蕊蕊的目光扫过人山人海的观众席,助威棒随着暖场音乐摇摆成一片浪涛。 她忍不住举起应援拍,跟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,眼中闪着兴奋的光。 “这哪只是一场比赛?
”她对着镜头感慨。 场外等待入场的队伍蜿蜒如长龙,街边茶馆里挤满了紧盯转播屏幕的乡亲,连见惯国际大赛的孙玥也连声惊叹:“全城为排球沸腾,这氛围独一无二! ”
在文昌,九人制排球是独一份的风景。 没有沙滩排球的浪漫,也不似室内六人制的激烈,却将田间地头、渔港码头的烟火气揉进球场。 赵蕊蕊看得真切:“那颗球飞过的弧线,串起了土地、渔船和乡音。 ”游客为它专程而来,本地人为它放下农具,
赛场成了文昌最鲜活的文化名片。 两个月赛程覆盖11市县、32支队伍,累计吸引观众超80万人次,全网曝光量高达6.5亿。 当龙桥镇动漫战队卫冕冠军时,线上直播瞬间涌入数百万观众,评论区被“海南排球yyds”刷屏。
队伍里一个身高刚过她们腰际的一年级男孩让孙玥愣住了:小家伙连续垫球30次稳稳不落地! “这么小的年纪,动作却像模像样! ”她蹲下身轻拍孩子的肩,转头对赵蕊蕊感慨,“文昌人‘从娃娃抓起’的劲儿,才是排球未来的根啊! ”
教练席上的赵蕊蕊早已不是新手。 半年前的2025年3月,深圳女排联赛赛场上,她一身粉色运动衫配牛仔裤,现场指导福建队副攻手拦网战术,被年轻队员围着喊“知心姐姐”。 更早的2024年6月,她在香港警官会所给纪律部队球员示范防守脚步,连体能康复经验也倾囊相授。 而此刻在文昌,她半跪在地板上,手把手调整一个男孩的扣球手势,孙玥则始终轻托着孩子的后背,既矫正姿势,也传递温度。
颁奖和教学之外,两人还有第三重身份海南旅游形象大使。 绑上绶带的她们直奔铜鼓岭航天乐园。 在传说中台风也吹不动的“风动石”前,两人肩并肩合影,笑容穿透椰林光影;登上“揽月台”,赵蕊蕊突然张开双臂拥抱海风,又俏皮转身对着镜头比出心形手势。 “女排冠军的洒脱,十几年不变! ”现场快门声瞬间响成一片。
赛场外的文昌同样热闹。 从6月15日龙楼镇铜鼓岭的开幕式开始,百桌千人村宴就飘起了糟粕醋火锅的酸香。 俄罗斯、日本博主组成的国际观赛团挤在长桌前大快朵颐,安徽企业家考察团边看球边谈合作。
无人机在玉阳公园夜空拼出排球图案时,2025乐队奏响《冒险》的旋律,2013年“快男”王启弹唱助阵,烟花秀照亮孩子们仰望的脸。
赵蕊蕊的跨界早已不是新闻。 写科幻小说《彩羽侠》拿过星云奖,执画笔涂抹油彩,抱起吉他自弹自唱。 但无论身份怎么跳转,她总会绕回排球场。 2025年3月在深圳联赛看台,她对老队友笑言:“人呐,揉进骨髓的东西,时光哪冲得淡? ”此刻文昌夜风里,她和孙玥望向赛场茶馆踮脚张望的老人、咬牙垫球的孩子、挥舞助威拍的游客,都在那颗飞跃的排球下汇成洪流。
终场哨声落定,龙桥镇队员把教练抛向空中。 烟花在“当燃是文城”的呐喊中升腾,绒绒岛公仔人偶被兴奋的孩子扯歪了头套。 街边大排档的投影幕布仍未熄灭,阿叔就着老爸茶回看决胜球慢镜头。 孙玥和赵蕊蕊悄悄退到人群外,身后是揽月台上定格的心形手势,眼前是灯火通明的玉阳公园那里没有陈列奖杯的玻璃柜,只有每一寸被排球点燃的土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